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者:郑棋发布时间:2021-01-05浏览次数:82




一、总体情况

1.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于博彩论坛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59年)。自1959年首次招收卫生专业本科生,1986年首次合作培养流行病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以来,传承创新,优势突出,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近年来,本学科紧紧围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响应国家发展趋势和福建省重大发展需求,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加强福建省公共卫生实践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我省乃至全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本学位点具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检验学、卫生管理学五个学科方向,通过结合学校和学院优势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学科方向致力于服务国家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大力开展人群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科学研究,其中,福建省肝癌、胃癌高发区肿瘤流行病学历经40年研究,成果丰硕;环境污染物表观遗传毒理学研究立足学科前沿,跨入先进行列(财政部拨款省部共建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并在传染病及慢性病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监测、环境暴露对健康危害、慢性病及肿瘤前瞻性队列、卫生检验与检疫、卫生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杰出的专业型公共卫生人才。

2. 目标与标准

2.1 培养目标

培养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严谨治学,探求真理,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积极维护优良的学术氛围;

2.掌握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资料中获取所学专业的前沿理论与知识的能力,开展专题科学研究;

3.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具备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需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与涵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具备深入探索科学问题与学术创新精神,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研究的综合素质;

4.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健康问题及促进健康途径;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发现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新的作用途径;建立新的疾病预防控制模型以及对已有模型的改进;建立新的理论以及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完善;解决社会问题所做出的具有价值的研究等;

5.应具备科学和规范的撰写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的能力,能够在专业期刊或会议上展示学术成果;同时应具备在专题学术研讨会、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等场合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与学术交流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格。

2.2 学位标准

严格执行制订的《博彩论坛》,定位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论文工作,经导师和二级学科学位点归口管理学系(单位)同意,方可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正式答辩之前,应通过学院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预答辩按照《博彩论坛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医大公卫〔201221 号)执行。论文评阅及答辩具体要求参见《博彩论坛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质量监控实施办法》(闽医大〔2016221号)执行。论文答辩申请程序按照《博彩论坛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规定》(闽医大〔2014196号)执行。学位授予按照《博彩论坛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闽医大〔2014190号)执行。

3. 基本条件

3.1 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五个培养方向立足本省,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上各具特色。其中: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培养方向主要有:肿瘤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临床试验中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医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卫生毒理学培养方向主要有:生殖毒理学;神经毒理学;表观遗传毒理学;环境毒理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培养方向主要有: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环境、遗传/表遗传与肿瘤发生发展;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及生物学标志研究;职业环境的健康效应研究。

卫生检验学培养方向主要有:食品/环境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卫生检验新技术开发及应用;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评价。

卫生管理学培养方向主要有: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社会医学与健康管理;卫生技术评估;卫生服务与医疗机构运行管理。

3.2 师资建设

本学位点注重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发展、优化师资队伍。2位老师获批2019年“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福建省第七批引才“百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人入选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省引进生1人、特聘教授2人和特聘副研究员1人、高层次人才8人。现有研究生导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次,福建省高校新世纪杰出青年骨干人才5人次;有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各2名。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环境与健康表观遗传研究创新团队、膳食因素与健康效应创新团队,以及2支省级教学团队,1支校级教学团队。

3.3 科学研究

 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2项,实现重点项目的零突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级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6项。2020年新上科研项目41项,科研资助经费达3145万元。2020年全院共公开发表科技与教学论文99篇,其中SCI源论文71篇、CSCD论文16篇,其中10余篇有关新冠肺炎流行与防控的SCI论文,为当前世界各国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提供应对措施参考。获得2019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成功举办第一届公共卫生冬季论坛,公共管理高峰论坛和青年教师论坛,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

3.4 教学科研支撑

 “环境因素与肿瘤”福建省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获批福建省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预警研究中心、福建省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准防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数字福建肿瘤大数据研究所”“环境与健康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环境因素与肿瘤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健康福建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重点技术平台。目前在推进继续推进“肿瘤流行病学、环境表观遗传毒理学、环境与健康等3个重点研究方向的发展,肿瘤流行病学、环境表观遗传毒理学等两个学科跨入国内外研究先进行列;推进科普基地的制度建设和科普实践工作,完善营养与食品安全省级应用型学科科技平台的建设,推进群体医学研究院建设设计与规划。推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项目建设与使用研讨,福建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会与福建省医保局合办成立“福建省医保研究院”。

3.5 奖助体系

学位点具有完备的奖助体系,包括“奖贷助、勤补免”六项资助政措:一是“奖”,除了国家奖学金,还设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覆盖率达50%。其中,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5000/生,二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3500/生,三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2500/生。还设有协和奖学金、中美华东制药奖学金和大博奖学金等社会奖学金,从2020级起,博士、硕士推免生中的优秀生源在入学后即可获得最高6万元的奖励资助。2020年共30人获得学业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0.05万元;共有2人获得社会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3万元;共有3人获得推免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6万元。二是“贷”,设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极大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问题。三是“助”,研究生助学金覆盖率100%,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每月可享受2000元助学金。2020年有113人获得助学金,共发放助学金176.8万元。四是“勤”,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一定岗位补贴,2020年有43名研究生参与勤工,共发放勤工助学金6.21万元。五是“补”,设有临时困难补助,包括学生突发经济困难补助、有特殊困难补助等,及时缓解学生经济困难。六是“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2020年共有6名学生获得学费减免,共减免金额3.2万元。

4. 人才培养

4.1 招生选拔

截止20201231日,一级博士点2020年共招收研究生5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43名。专业方面,博士研究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6名,卫生毒理学2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名,卫生管理学1名,卫生检验学1名;硕士研究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4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5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名,卫生毒理学7名,卫生检验学5名。

4.2 思政教育

学院以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生工作体系,结合青年学生成长特点、学院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共配备专职辅导员2名,注重对辅导员的业务能力训练,坚持辅导员每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分析研判会,交流经验,以老带新。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等专题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政工队伍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首要责任人的落实工作,加强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的联系。2020年年初,和研究生党委联合发送《给导师的一封信》,与导师互通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积极构建辅导员和导师的协作管理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第一,拓展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新路”,有28.6%在校研究生担任学生干部,第二,加强研院与培养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学生教育管理事宜,每学年前不定期前往外地培养单位调研。第三,开展家校协作,通过学生心理测评与预警,对已发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协同开展疏导或转诊工作。此外,在研究生队伍中遴选优秀学生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带领班团总计20人加入公卫学院疫情防控志愿队,运用专业优势,开展防疫公众号推送、健康宣传、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参与服务2个多月,体现了党员同志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作为。

4.3 课程教学

 2020年度承担授课任务课程共26门,累计授课954学时。其中,博士生开课5门,硕士生开课21门。课程设置本着在一级学科层面向相关的二级学科拓宽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及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的设置基本涵盖了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与健康、卫生服务管理、社会与行为科学等核心领域。课程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呼应,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将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打造精品在线课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推动数字教学平台建设,加强课程中心、超星尔雅、慕课等平台应用。课题“融入思政元素研究生《博彩论坛》课程的探究”获得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立项。

4.4 导师指导

本学位点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导师们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和安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科学研究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时了解研究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并予以解决等。指导并督促研究生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学位论文,确保论文质量,参与指导研究生论文、参加论文答辩等与论文相关的工作,对研究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5 学术训练

每年针对研究生开展“研途有道”之“教授面对面”和“学霸面对面”学术讲座,邀请一线抗疫专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附属医院教授以及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开展科研方法分享。此外,每年开展“研究生公共卫生论坛”“综述文献汇报会”“预答辩会议”、优秀案例汇报,研究进展汇报等学术专题报告系列活动,参与研究生100%,得到学生一致好评。本年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14篇。

4.6 学术交流

学位点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各种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内外特殊项目资助等方式,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以及赴各类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学习、研讨及参观交流等活动。2020年度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人次,其中12人次做会议报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24人次/年,其中,2020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生庄金满参加2020年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并做“基于Web of Science的肺癌可改变危险因素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口头报告,展现了我院公共卫生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5人次前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南方博彩论坛、江苏大学等知名学府开展学术交流,其中1人参加南方博彩论坛举办的“卫管·紫荆”论坛并撰写了参会论文,并参加第三届“三江”医改国际论坛。

 2020年,博彩论坛公共卫生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公共卫生冬季论坛,分为公共卫生前沿进展、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会2场。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十余所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出席。与会专家学者立足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目前所面临新机遇、新变革和新挑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经验成果,深入探索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前沿进展,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建言献策。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本次论坛还开通线上实时直播,吸引国内外相关专业6000余人同步收看。

4.7 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中,严格落实《博彩论坛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博彩论坛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规定(修订)》《博彩论坛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规定》《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试行)》等相关文件制度,在研究生中期考核、论文查重检测、论文匿名评阅要求、毕业论文答辩等全过程实行分流淘汰制度,有效保障学位论文质量。2020年,20篇论文均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其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陈青同学的学位论文获得省优秀硕士论文。

4.8 质量保证

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学位点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师德师风关乎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课程思政、主题党日、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起到了榜样作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严格落实《博彩论坛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博彩论坛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暂行办法(修订)》,实施《博彩论坛》等,提升教师思想道德水平。每年进行导师队伍的选聘、招生资格审核工作,严把导师资格关和质量关。

4.9 学风建设

定期组织开展入学教育、诚信教育和科研与成才辅导讲座等,开展以“立德树人,诚信立身”、“顶天立地做学问,丹心一片渡学海”等主题教育以及“博士生讲坛”、“硕士生讲坛”、“导师讲坛”等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教育与宣讲活动18次,参与师生达330余人次,凝聚专家、导师和优秀学生的力量,辐射各年级,发挥引领示范效应,促进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4.10 管理服务

一是开展常态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新生班会、校园安全教育、毕业班布置会,在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关键节点做好引导和教育。二是凝聚团学实践育人活力。加强数字团建,做好团支部建设。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预艾予爱,你我同在”艾滋病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系列主题团日活动,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医学全人。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八闽各地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曾被东南网、福建日报、福州今日热点等省级、地市级媒体报道。三是保持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贯彻落实《博彩论坛》,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通过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联席会议、非定向新生心理健康测试和谈心谈话等环节,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防和研判,本年度新增2名研究生进入心理危机预警库。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在线下开展4期团辅活动的基础上,在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6期微信,累计阅读超过2300次。

4.11 就业发展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开展就业工作的分析、指导、改进。全程细致就业指导,多管齐下帮扶困难学生就业,广泛搜集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圆满完成研究生就业工作任务。202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1.3%(博士研究生达100%,硕士研究生达90.48%)。其中,有1人通过福建省选调生计划赴基层锻炼。

5. 服务贡献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师生奋战一线,很好地诠释了公卫人的精神与使命担当,参与援菲援鄂及援厦漳泉莆等地市医疗队,共有教师(含基地导师)20人次深入疫情暴发地市开展疫情研判分析、疫情防控督查、疫情防控指导、卫生服务、参与编写疫情防控手册等工作。研究生自发到疾控中心、村委会、社区街道做防疫志愿者,协助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健康登记,协助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值得一提的是,曾参与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支援的博士研究生党员杨劲松,毅然奔赴湖北一线支援,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支援当地疾控中心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尽己所能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受到了各级媒体的积极报道和一致好评。

二、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会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特别是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2.教学改革方面问题:目前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未深入思考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少课程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与学生的互动较少;部分课程虽有互动环节,但囿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参与有限,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部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强群体医学研究院、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预警研究中心、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准防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现有研究平台的建设,完成科普中国共建基地以及“福医健康科普基地”科普号建设工作,推进群体医学研究院建设工作和人群健康队列在省内的布点工作。建设1-2家附属疾控中心,完成重大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和重大职业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精准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建设。

 2.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和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提出合适的教改激励措施,合理利用或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库,探讨适合学位点研究生教学的改革模式。将 “吴孟超、慕容慎行”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信息传播及大数据、公共卫生学等跨领域专业素养培养课程,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强化公共卫生及系统防疫、应急响应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


19